千年古县

阴 10℃
柏乡县
历史脉络 查看更多

柏乡简介

柏乡县,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,位于河北省南部,西与临城县毗邻,南与隆尧县接壤。 [1]总面积268平方公里,截止2020年末,辖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121个行政村。 [62] 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柏乡县常住人口168761人,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.37%。 [63] 柏乡县交通便利,历史悠久。京九铁路、京港澳高速、107国道穿境而过。历史悠久,春秋时期称鄗邑,西汉设柏乡侯国,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称帝,隋代设柏乡县,史称“槐阳福镇”。境内有千年汉牡丹、仰韶文化遗址、古鄗城遗址、千秋亭遗址、赵孟頫书《贾母贞节碑》等文物古迹。涌现出明代大司徒吕兆熊、清初重臣魏裔介、京剧名家李胜素等名人。 [62] 柏乡是传统农业县,种植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等农作物。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、粮食物流及深加工、汉牡丹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体系。 柏乡县境,西周时属邢国,春秋时归晋国,晋于此筑有鄗邑(故址在县北二十二里,今名固城店),战国时期南部为赵国地,北部为中山国地。 秦代属钜鹿郡,西汉于鄗邑置鄗县,属恒山郡(高后元年封国,八年国除为郡)。元朔三年(前126年)封易侯国,属常山郡。始元元年(前86年)废易侯国。 竟宁元年(前33年)封柏乡侯国(故城在今县城西南十七里),属钜鹿郡,“柏乡”之名即由此来。 东汉初,光武帝刘秀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(柏乡县千秋亭)称帝,建立东汉,次年定都洛阳,并改鄗为高邑,治所仍在鄗,废柏乡侯国并入高邑县(治今柏乡县)。建武十七年(41年)改隶中山国,二十年还属常山郡。 三国时期,柏乡为冀州治所。 北魏时高邑县(今柏乡县)隶殷州赵郡。 北齐时,高邑县治所由鄗(今柏乡)迁至今高邑县,今柏乡县地分属高邑、柏人二县地。 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,析柏人、高邑二县置柏乡县(治柏乡镇),属栾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,柏乡县改隶赵州,翌年罢赵州为赵郡,仍辖柏乡县。 唐武德元年,改赵郡为赵州,治所柏乡,辖平棘、高邑、赞皇、元氏、瘿遥、栾城、大陆、柏乡、房子、藁城、鼓城等县。 唐武德四年(621年),赵州治所由柏乡县徙治平棘县,仍辖柏乡县,翌年赵州更名栾州。 贞观初栾州复名赵州(天宝元年罢州为赵郡,至德二年罢郡复为赵州),仍领柏乡县,五代因之。 宋熙宁五年(1072年)柏乡县省入高邑县为镇。元祐元年(1086年)复析置柏乡县,属赵州。 宣和元年(1119年)赵州改为庆源府,辖柏乡县。 金代天会七年(1129年)庆源府复为赵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赵州改名沃州,辖柏乡。 元代沃州复称赵州,仍辖柏乡县。 明清沿袭元制,属直隶省赵州。 [3] 民国二年(1913年)柏乡县改隶大名道。 民国十六年(1928年),撤销大名道,直隶省更名河北省,柏乡县属河北省辖。 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柏乡县属河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。 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抗日战争爆发,伪华北委员会设冀南道,驻邢台,辖柏乡等34县,与此同时,中国共产党建立柏乡县抗日政府,属冀南十一专区。 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,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析冀南道设顺德道,仍驻邢台,辖柏乡等15县。 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抗日战争胜利,柏乡县属中共冀南四专区。 1949年8月,中共恢复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,柏乡县改隶河北省邢台专区。 1958年4月28日,撤销柏乡县,并入隆尧县。 1962年1月,析隆尧县复置柏乡县,仍隶邢台专区。 1967年12月,邢台专区改邢台地区,辖柏乡县等1市17县。 1993年6月30日,邢台地区改为邢台市,辖柏乡县等2市2区15县。
历史名人 查看更多

刘秀

石人指路显“灵应” 北魏《水经注》载:鄗南千秋亭五成陌有石坛并有一石碑……光武庙之东枕道有石翁仲二个南北相对立。此翁仲便是汉光武刘秀,当年安抚河北碰壁,避难南归,夜逢浓雾问柏乡,路人不答怒而斩之的石人,也就是后人所称的“灵应石”,并立有“灵应碑记”石刻及乾隆御书“汉光武斩石人处”碑刻。 淮阳王更始二年(24)正月,刘秀采纳谋士邓禹广揽人才,以德平天下的谋略,在刘赐的大力帮助下,获得更始帝刘玄之封,是为萧王,并钦命之持节安抚河北等地,以获取各地郡守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。然而,当时河北邯郸王郎自恃兵多势大,傲然自立为王,根本不把刘秀放在眼里,甚至想将刘秀灭掉,故派出大军追杀征讨。刘秀见势不妙,转奔真定郡,真定王刘植听命于王郎,迅速调兵遣将列阵准备开仗。刘秀避开锋芒掉头奔蓟地,广阳王刘节更是势利小人,早接王郎之令,布兵虎视忱忱单等刘秀前来。刘秀眼见河北局面难以打开,且有王郎辖下三路大军围剿,深虑兵败被擒,只得急命退兵南返,回归根据地信都郡。 刘秀率部一路躲避着王郎的追兵,辗转走到鄗城(今固城店)地界,已是三月谷雨之节,这天后半夜,刘秀众人走之鄗南五成陌(今十五里铺)时,突然天降大雾,原本就漆黑难辨的道路,更加分不清东西。刘秀后有追兵,前路又难行,心中顿时焦燥不安起来。正自烦恼,忽听前边隐约传来嘀嘀咕咕说话的声音,便往马屁股上狠打了两鞭,独自窜到了前面,走不多远,瞧见对面模模糊糊有两个人影,随即大声喝问道:“请问对面来者,柏乡怎么走?”岂料,刘秀连问数声不见回答。这一来,更使原本心情不佳的刘秀火冲顶梁,失去了控制,提马近前呛啷啷抽出宝剑,厉声斥道:“好无礼也!难道你是个石人,竞敢不回本王之言?”话到剑落,就听当啷一声响 亮,黑夜里迸闪出一道火光,被斩之人断做两截,呼嗵倒在地上。刘秀呢,冷不防被震得宝剑差点脱手,心中大惊,慌忙下马点火细看,却发现地上躺着一个被斩做两截的石头人,在石人被齐齐斩断的肚腹之上,写着一行字,道:前行十五里见柏乡。刘秀看罢,不禁自言自语说道:“我说问话不答,原来是石头人啊!而如今石人指路,莫非是显灵了吗?” 随后紧跟上来的众人见了,齐声恭贺道:“奇哉,石人显灵指路,足见天佑大王,汉室焉能不复!” 刘秀感而叹之,随口吟道: 避祸南归过柏乡,夜遇浓雾辨路难; 叱声求问相逢者,噤言无答似痴汉; 怒而剑斩不语人,原是石翁灵应显。 刘秀率众拜祭石人之后,迅即马不停蹄,往南进发。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这灵应之石为汉帝指路,勒“灵应碑记”石刻一通立在此地。却说刘秀斩石人之时,另一个石人吓得拨腿往北飞跑,一气跑到鄗城(今固城店)之北,正遇王郎的追兵。众军见雾夜里迎头有人奔来,拿住就问:“可见前边有刘秀之兵否?”不见回答,定睛看时,才发现是个石人。因王郎之兵常在此地盘踞,认出是五成陌(今十五里铺)之石人,惊呼道:“怪也,石人跑过来了!” 王郎命令军兵,说:“把他抬回五成陌(今十五里铺)去,看是何事使石人惊窜!” 王郎领兵抬着石人赶到五成陌(今十五里铺),又发现了原来好好立着的石人断做两截,且似新斩,深为惊诧,也明白刘秀等人刚经过此地,忙下令飞马紧追。 因为王郎之众路途较熟,很快在十里铺追上了刘秀,双方兵马相交,顿时展开了一场混战。因雾夜浓重,兵将各自为战,指挥失灵,撕杀很久不见胜负。刘秀见天色渐明,恐天光大亮,王郎认出自己,再难脱逃,寻思:三十六计,先走为上。故而,趁黎明雾气未散,两军乱打一团之际,匹马单骑落荒奔东而走。 刘秀避难赐花名 《柏乡县志》 记载:光武帝巡抚河北,与邯郸王郎交战于鄗,溃败路经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,题咏牡丹诗一首: 萧王避乱过荒庄,井庙俱无甚凄凉; 唯有牡丹花数株,忠心不改向君王。 刘秀惶惶然如漏网之鱼,打马如飞急驰到北郝村西,正要进村,乍然听见村东战马嘶鸣,号鼓震天,心想莫不是王郎指挥的真定王刘植之兵也到了?便欲拨马掉头南逃,又不知南边是否平安?心中踟蹰,忽见村里走出一个背筐拾粪的老汉,急忙施礼相求道:“老人家,我乃汉家后裔刘秀是也!现今王贼四下围追,情况紧急,可有良法相救乎?” 老汉四下看了看,然后招手让刘秀下马,随手用拾粪的铁锨照马屁股狠拍了一下,战马突遭暴击,跃蹄惊嘶一声,负疼往南一溜烟飞窜而去。见战马远去,老汉拉着刘秀来到村边不远的破寺之中,原来不错的寺院,因连年战火,现今墙倒门塌,破败不堪,却喜院中几株花木枝繁叶茂,喷艳吐芳,正然怒放。老汉匆匆走到花木旁边,抡锨呼哧呼哧挑了个人形浅坑,说:“将军,请恕老汉不恭!这连年打仗,村里破棚烂屋,那有地方躲藏,眼下救你,只有此法,快请进坑!” 刘秀明白老汉的意图,赶紧躺到坑中,老汉一边填土,刘秀问道:“老人家如此大义,舍命相救,请告知我姓名,他日定当厚报!” 老汉虽是个好心肠,可是庄稼人胆儿却小,眼下见事情紧急,只顾救命,那想图什么报答,听刘秀这一问,反倒多了一个小心眼儿,暗想:这人还不知救成救不成哩,别万一让官家知道了我的名字,报答图不了,再搭上老命!便随口答道:“农家人命穷身贱,哪儿有什么名哩!我姓穆,家贫娶不起媳妇,光棍儿一个,人家都叫我牡丹儿!” 老汉把刘秀掩藏到花木下的土坑里,随后将筐中拾来的牲口粪撒在上面,看看没有破绽,这才翻过破墙头走了。 刘秀躺在土中,鼻子上支蓬着老汉放的一堆花叶,出气倒还匀适,耳朵多少也听得些动静。他虽然听见外边人喊马嘶、刀枪相碰、金鼓乱鸣,倒也不是十分紧张,加上与王郎军打斗了半宿,浑身发困,现今这一躺,竞惬意地迷迷糊糊睡了一大觉,等他醒转过来,四下鸦雀无声,再无争战交兵的动静,想必王郎军兵已过,便仗着胆子从土中拱出,果然是风平浪静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 刘秀拍打干净身上的浮土,观瞧眼前这几株为他遮凶避险的花木,但见绿叶盎然,花大如盘,且花上叶下,绿叶托花,好似将相奉王一般;再细看,更觉不凡,锦簇如山的花朵,朵朵不同,花花殊异,真个是姹紫嫣红,姿态万千,刘秀看得痴痴入迷,不觉深吸了一口花蕊之中喷放的香气,刹时沁肺入脾,心旷神怡,颇有飘然欲仙之感。刘秀看罢多时,忽然想道,匆忙之间不知这是何寺,竟有如此奇花?转眼环顾寺内,却见柏松枝残,墙毁垣破,神像更是东倒西歪;寺外村落之中,满目疮夷,一片荒凉,不由又一声长叹,恨恼王莽老贼搅乱汉家太平天下,引起四处刀兵,祸害得民不聊生,生灵涂炭,转念又想起救命恩人牡丹儿和眼前的花木,触景生情,遂抽出宝剑,在残壁之上刻道: 萧王避乱过荒庄,井庙俱无甚凄凉; 唯有牡丹花数株,忠心不改向君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刘秀题 以诗来感念牡丹和花木的救命之情。 刘秀等不见救他的牡丹,就用宝剑挖下一株救他的花木,撕下一角战袍,紧紧裹住,背在身上,出寺南行。 后来,人们到寺中浇花,看见了残壁上的题诗,那里知道刘秀题的穆丹花是指救他的牡丹和花呀,争相传诵弥陀寺的花木有了名字。村里的老先生见了,想起了早些年栽花奇人留下的诗句:更有奇异玄妙处,救得赤龙名自来。这才悟出,奇人留花不留名,只等汉家重兴帝王封啊!从打哪儿,北郝村的人们便以弥陀寺内救光武帝的牡丹花为荣耀,逢人便说他们村的花救过汉帝,是汉帝赐封之名,叫汉穆丹,修史编志的史官在将光武帝的题诗入志的时候,嫌牡丹之字眼不雅,改成了牡丹,才有了今天志书上见到的“汉牡丹”之名。 那日,刘秀走出北郝村不远,就遇上了响应支持他的渔阳(北京密云西南)太守彭宠,上谷(河北怀来)太守耿况和他儿子耿龠发来的大军,刘秀大喜,立即统领进攻邯郸,旋即破城,杀掉了王郎 。后挥军南下,在岑彭的策划之下,兵不血刃,劝降了坚守洛阳的朱鲔。刘秀入洛阳,念念不忘牡丹和花木救他的恩情,派人到柏乡北郝村寻找救命之人牡丹,屡寻不到,奏报得知北郝村将救命之花敬奉为汉牡丹,便命御花园将他随身带着的救命花木悉心培植,详加珍护,并诏告天下,极力褒扬北郝村牡丹花忠君护国之侠举,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恩之心。

吕兆熊

柏乡县历史悠久,自古人杰地灵,英才辈出。其中明代大司徒吕兆熊,为官期间恪尽职守,兢兢业业,清正廉明,敢于惩恶扬善,无私无畏,广受称赞。他在苏州为官期间,惩治贪官污吏,安民有方。边陲平叛,他带领官兵勇敢作战,奋勇杀敌,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做出了突出贡献,深得皇帝赞赏,也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敬仰。近400年来,作为一代历史名人,在柏乡民间还流传着他许多感人的故事。       吕兆熊,字恒伯,号渭阳,更号鸿原,明代直隶真定柏乡(今河北邢台柏乡县)人,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9年),卒于崇祯元年(1628年),终年69岁,死后葬于柏乡县正元寺村村南“吕都堂坟”,他的祖父吕朝用,父亲吕新芳,弟弟吕应熊、吕维熊、吕梦熊均葬于此。         吕兆熊天资聪慧,幼时读书勤奋,尊师敬长,从小就树立了为国出力的雄心壮志。其6岁入学,11岁时就能背诵四书五经,写出锦绣文章,赢得老师和学生称赞;16岁考中秀才,万历十年(1582年)22岁他中举人;万历十四年(1586年),26岁时赴京赶考,三场科考下来文章做得十分顺手,结果在几千名考生中,脱颖而出,考中进士。在殿试时,皇帝看到他有文才,颁令任昆山知县,后曾任光禄寺少卿、陕西巡抚、户部侍郎、大司徒总督仓场等职。后因故罢职,崇祯皇帝即位,起用吕兆熊,吕兆熊任职南京户部侍郎,未等赴任而卒,赠太子太保,一品衔。  昆山治赌徒        明万历十五年(1587年),吕兆熊被授苏州府昆山(今江苏昆山市)知县,按照文书规定,让他端午节后3日到任,到任当天进行交接任职手续。可是吕兆熊提前3天就到达了昆山县,到达后他脱掉官服,身穿庶衣,和一名随从深入乡村民间,查访百姓疾苦,倾听百姓心声,探求真相,掌握昆山事实情况,便于以后施政措施。第3天,他准备到县城暗查百姓反映强烈的许多赌博场所情况,当他走到县城北门时,看到一位老妇和一位年轻媳妇在城墙根下抱头痛哭,旁边还站着一高一矮两个年轻小伙子,赶集看热闹的人也很多。吕兆熊上前询问:“你们是什么关系?遇到了什么难事,为何在这里抱头痛哭?”老妇抬头看了看吕兆熊,听他说话谈吐不凡,问:“你是干什么的?我向你诉说,你能帮助我吗?”吕兆熊说:“我姓吕,是城里的教书先生,弟子很多,也许能帮上你的忙。”老妇从地上站起来,擦了擦眼泪,用渴望的眼光望着吕兆熊说:“我是一个农妇,20岁守寡,儿子叫周崇惯,干活实在,老实本分,娶了个媳妇,孝敬贤惠,我家日子过得虽不富裕,但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前几天,我村有个单身汉叫赵二丑。老妇用手指着旁边那个矬个子年轻男子说,就是他,他叫俺儿子一起到县城去赌博。刚开始我儿子赢了些钱,不多日我儿子开始输钱。把家里的钱输光以后,赵二丑就借钱让我儿子赌博,儿子却越捞越深。儿子以为自己运气不好,后来在赌博时察觉到他们有不正常的地方,为时已晚。最后我儿子还不起赵二丑借给的钱了,竟将自己媳妇顶债卖给他。今天,赵二丑要领人了,我们不让他领,便到县衙状告赵二丑,升堂后,李县令竟以借债双方有约定,并说我儿子已在凭据上签字画押,纯属自愿,以不得翻悔为由,不受理此案,我据理力争,李县令以无理纠缠,将我打了五大板,推出了公堂。”         吕兆熊听了老妇诉说后,已心知肚明,对矮个子年轻人说:“她们婆媳俩挺可怜的,我劝劝他婆媳俩,我向你写张担保,你明天辰时到县衙门口领人行吗?”一高一矮两个年轻人拿着担保书走了。吕兆熊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了几枚铜钱,递给了婆媳俩,并关心地说:“你俩在城里住下,明天辰初时,你还到县衙伸冤,会有人为你鸣不平的。”婆媳俩怀揣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在小客栈住下。         吕兆熊头一天上任,就审理这件因赌博卖妻案。婆媳俩鸣鼓伸冤,衙役接过状后,吕兆熊让婆媳俩退到一旁候审。赵二丑和另一名赌徒被传唤到大堂后,看到坐在大堂上的这位不是教书先生,而是身穿官服的朝廷命官。吕兆熊威严地坐在大堂中,他俩不敢正视,知道理亏,吓得浑身哆嗦,立即下跪。吕兆熊问:“你俩用什么手段赢了周崇惯的钱?”他们说:“赌博靠的是运气。”吕兆熊拿起惊堂木一拍说:“你俩以为本官是外行,不清楚赌博内幕,想蒙蔽过关?只要把骰子拿在手里一摇,往碗中一放,我不看就知道是几个眼,今天你俩如不实招了,后果你们清楚。”高个子男子明白了吕县令不是庸官,本来做贼心虚,忙说:“我招供我招供。赵二丑早就看上周崇惯媳妇年轻漂亮,想霸为己有,便预谋把周崇惯诱出来赌博,我俩已串通好了,用诈骗手段想人财两得,骗的钱归我,美人归他。”          高个子赌徒经训诫,表示痛改前非,被当堂释放。赵二丑因不择手段,骗财夺妻,性质严重,罪不可赦,最终被戴上枷锁。         吕兆熊从赌徒口中得知,昆山开设有十家大赌场,每个赌场都有后台,县衙里的官员个个参与入股。近几年赌博成风,外地赌徒都远道而来。在赌场赌徒们赢得少,输得多,赌徒们怨声载道,百姓深受其害,造成昆山一带家破人亡、妻离子散的不计其数。         当务之急必须“禁赌”,地方官员是赌场后台,要想禁赌有困难。县令无权撤职他们,吕兆熊连夜上书朝廷,言明赌博在昆山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。并揭露县衙官员包括县丞、主簿在内,入股设赌场暴敛钱财的所作所为。没几日,万历皇帝降旨:“参赌涉赌、庇护赌痞者,严惩不贷。”吕兆熊接到圣旨后,对参与赌博的地方官员,都革职为民。对赌场头目进行了打击,从此昆山没有赌场了,民心大快,人们都称颂吕兆熊是“禁赌好官”。     政绩排第一          吕兆熊为官期间时常走近百姓,洞察民情,了解民意,细小入微。他治政有方,百姓安居乐业,夜不闭户。万历十八年(1590年)苏州府官员到各县巡视,在评比中,昆山县各项工作优良,名列苏州府第一。         一次大水灾,吕兆熊亲率民众堵筑堤坝,“饥不暇食,困不得眠”,奋战三天三夜,终于保住了低洼地带3万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。         吕兆熊在昆山五年任职期间,居官清正廉明,敢于为民做主,惩治害民赌霸,撤职贪官污吏。        因为吕兆熊工作突出,治县有方,召回京城升迁,当地百姓听说吕县令离任,都纷纷来到大街上,哭着拦马挽留他,舍不得他离开,皆“涕泣相送”。后来百姓敬以为神,表达对吕兆熊的敬爱之情。清初昆山编纂县志,把吕兆熊列为名宦。 边陲平叛乱       万历二十年(1592年)吕兆熊擢升兵科给事中,辅助皇帝处理军事奏章,是权势很重的职务。当时恰逢宁夏出现叛乱,凶悍叛军不到半年就横扫宁、陕等地。西部边陲告急,朝廷惊恐,吕兆熊奉命阅边。发布文告,治河备兵,打造弓箭兵器,从关外购买了千余匹良马。         二月二十八日,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(蒙古鞑靼人),以粮饷欠发为由,煽动军队起兵叛乱,并纠集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土文秀等人,杀掉巡抚党馨副使石继芳,纵火焚署,收符印,杀地方官,又与河套地区鞑靼部联系,攻取河西四十七堡,还挑起蒙汉对立,得到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,势力越来越大,震动宁夏、陕西等地。他们还在宁、陕一带大肆烧杀抢劫,无恶不作,严重威胁西北地区的安定。         三月初八日,能征善战,能文能武的吕兆熊率领李如松、麻贵等部前去宁夏平叛,他们没有直接去叛军老窝银川府,而且经过陕西去了灵武城。灵武距离银川40公里,中间有黄河相隔,这个灵武城治安比较稳定。在灵武城住下后,吕兆熊做了精心准备,调集各路援军,将银川城团团包围。银川城非常坚固,叛军防守很严,无法攻击。因黄河距离银川较近,有人提议决黄河水灌银川城,逼迫哱拜投降。吕兆熊不同意,他说:“这种办法使不得,受灾是老百姓,只能围攻,等时机成熟后再攻城。”         吕兆熊知道围攻银川城多日后,他们会粮草短缺,无法供给。但是也不知道叛军哪天从哪个地方出来抢粮,再说在山峦起伏中和开阔地不一样,从远处无法看到他们的抢粮队伍出来。        初夏的一天早晨,太阳刚刚升起,哱承恩骑马带领200多号精锐叛军,肆无忌惮地出来抢粮,但是吕兆熊早已给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,在东西南北出城口8里处的道路中,都放有几个银匣子,里面放有一羽不同颜色的信鸽,用红绸布包裹。抢粮士兵看到路中有一个红绸包裹很惊疑,报告哱承恩,哱指令打开看看。当解开包裹,银匣子一打开时,瞬间飞出一只蓝信鸽,信鸽在叛军头顶盘旋一圈后,向东南方向飞去,叛军不知咋回事,以为是有钱人丢失包裹,继续向前面村庄前进。叛军的必经之路要过一条南北走向、时宽时窄、弯曲狭长的大峡谷,峡谷两侧山崖陡峻,地势险要。         吕兆熊得到信号后,迅速命令官军抄近路爬上山顶,利用有利地形埋伏在山顶树木葱茏中,备足大石头,准备战斗。当叛军过了南峰进入到狭窄的峡谷、官军的伏击圈后,副帅李如松发起了进攻命令,埋伏在山上两侧的官军,居高临下举起了石头如下雨般的狠狠向叛军投掷,因这条峡谷两侧山崖陡峭无处躲藏和遮掩,叛军所带弓箭无法施展,无力抵抗。顷刻之间,砸得叛军抱头鼠窜鬼哭狼嚎,战斗了约半个时辰,大部分叛军牺牲或受重伤。首领哱承恩突遭此遇,顿时乱了方阵。他知道这是一条很长大峡谷,两侧高山莫测,于是他急忙勒转马头,不料所骑的马被一块大石头砸瘫了,他的头部也受了伤,先前的气势眨眼间不见。最后除哱承恩和几个叛军顺着山沟侥幸逃跑外,几乎全军覆没。         叛军受到了打击,损失惨重,吓的再也不敢出城了,只得四门紧闭,免战牌高悬。叛军固守在老窝银川城半年,失去了外援,城内弹尽粮绝。同时他们的内部发生了矛盾,九月十六日,刘东旸杀死了土文秀,哱承恩杀死了许朝,后周闰柱又杀死了刘东旸,军心涣散。吕兆熊率领官军乘叛军内乱之机,攻破银川城,叛军24万人投降。紧接着又包围了坚固的哱拜家,次日乱首哱拜阖门自尽,哱承恩等被擒。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,这场战争以官军的胜利告终。         战争结束后吕兆熊胜利归来,堪称能吏。他以安民为志,报国动见忠谋。万历帝念他在任期间恪尽职守,理事不紊,平息有功,亲自给他嘉奖,故官职一再擢升。         平定宁夏哱拜叛乱,是万历朝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的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,这次战争是万历朝最受人们赞许的政绩之一。他为明王朝立下了卓越功勋,可谓是那个年代的军事家。

寻味古迹 查看更多

柏乡汉代牡丹

汉牡丹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北郝村,占地近千亩,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,牡丹园是北郝村弥陀寺旧址,园内亭台楼阁,古香古色,与历代碑刻石雕、出土文物相映成趣。 柏乡牡丹名扬天下。这是一句不虚的话,每年的谷雨前后,山左山右、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约而至前来柏乡看牡丹。那么,柏乡牡丹有什么神奇之处? 首先是柏乡汉牡丹年代久远,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。与洛阳牡丹相比,虽然同为帝封,一个是汉代,一个是唐代,两棵国花相差600年。 再者一个特点是同株异花。《柏乡县志》记载,汉牡丹曾长到两米高,枝粗如椽,同株异花,花大如盘,盛开千朵。因牡丹生长较为缓慢,一年只长一寸,又有寸牡丹之名。这株汉牡丹还可以开出不同的花色,不同的花型,层次色泽多变,年年盛开年年不同。 三是异地不活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日军在柏乡期间,顾问高久中雄十分喜欢牡丹,曾两次移栽到日本但均告失败,而柏乡的这棵汉牡丹也从此没有再开花。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,汉牡丹枝繁叶茂,鲜花盛开。 四为堪称国花。花知兴衰,民间相传多年,在清代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那一年,汉牡丹曾开过两朵白花。1976年在三位伟人相继去世的时候,再次开出三朵白花。 第五是素有灵气。汉牡丹园中有一通清代光绪十六年的石碑,记载着柏乡汉牡丹“素有灵气”。而民间又有“花开知国事,花盛则年丰,花衰则年欠”的说法,至今百姓“观花问事”之风依然盛行。 这神奇的牡丹还有着神奇的来历。 据传,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上,众神仙去天宫后花园里赏花,百花争艳,唯有牡丹花无心斗艳。于是,玉帝便派金童玉女韦丹、碧玉下凡人间去寻找花开之法。韦丹、碧玉来到了鄗邑,当时正值兵乱时期,二仙见将兵在追赶一人,此人正是光武帝刘秀。在仙家的眼里,此人为龙身,知是天子下凡人间。于是韦丹化成一棵牡丹,碧玉化成一棵芍药。株大覆地,刘秀到此便伏到花下躲藏,此时天降甘露,花开千朵。事后刘秀赋诗一首:“小王避难过荒庄,井庙俱无甚荒凉,唯有牡丹花数株,忠心不改向君王”。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。后来,有善人在此建立了弥陀寺,时常有人看到一对少男少女,身着红衣,飘然进入寺院,没入阶下,牡丹、芍药随之盛开,于是,女化牡丹,男作芍药的神奇传说不胫而走。 与牡丹相联系的传说还有牡丹园中的蝼蛄。当时,刘秀在牡丹花下躲过了追兵,还香甜的睡了起来,而追兵们没有找到刘秀,又打了回马枪,这时一只蝼蛄将他咬醒了,他很生气,一下就把蝼蛄的脑袋扯下来了。刘秀清醒后知是追兵又来了,恍然大悟知道是这只蝼蛄救了他,让他躲起来的,很后悔把蝼蛄的头扯下来,便用葛针把蝼蛄的头和身子插到了一起,蝼蛄活了,向刘秀点点头便又钻进土里了。至今,园内的蝼蛄头后面还有一根小刺,传说那就是刘秀插的葛针。 如今的柏乡汉牡丹园,牡丹碑亭与长廊互相衬托,新旧景观巧妙连接,曲径通幽,园区内3万株牡丹,共有150多个品种,另有芍药白如雪,红似火,黄如金,争奇斗艳。园区周围还有各种树林,形成一道亮丽的园林风景。每年时至牡丹花开,溢香满园,游人如织,络绎不绝。

柏乡地名由来

柏乡最早地名称什么?史称“鄗”,汉置柏乡侯国,隋设柏林关,后建柏乡县。 早在新石器时代,柏乡县域就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地域。2010年发现的柏乡县小里古文化遗址,经过文物工作人员的考古发掘,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珍贵文物,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迹。小里遗址遗存面积约6万平米,文化遗存的年代距今约5700至6300年。文化遗物有陶器、骨器、石器、蚌器等。陶器组合有:釡灶、钵盆、鼎盂、壶罐;石器有石磨棒、石磨盘及石铲等,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骨器,如骨锥、骨针等。在发现的陶器中有一件红陶埙引人注目。埙的发现对研究河北地区,特别是邢台地域6000年音乐及乐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在小里遗址中,发现建筑遗址9处,房基内还保存着灶台烧火的痕迹。在大量生活遗物中有很多动物的骨头,大多是鹿、野猪、水牛等的骨头。这不仅可以研究此时期的动物种属,还对当时人类的饮食文化有了一个深度的认识。 小里,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。早在遗址发现之前,大量地方史料记载,在传说时代唐尧曾在此处筑城。 先秦时的鄗邑,包括了今天的柏乡、高邑两县,当时石家庄地区的高邑县还没有设置。关于“鄗”的历史记载,多见于春秋之后文献。如左传、国语、史记等。但其柏乡境内的“鄗”地历史十分悠久。因为柏乡“鄗”邑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台地,相传有尧城,民国版《柏乡县志》记载:“沿革:按柏乡禹贡冀州之域,为古侯国,相传尧时筑城于此,一统志:柏乡城在唐山县东北二十二里。城冢记:尧所筑也,指旧城。春秋时属晋,为鄗城。周安王二十一年,三卿分晋,赵实取之地遂属赵。”又“城池:尧城,托今柏乡县南十七里小里村。”而“鄗”地望在今柏乡县固城店。赵武灵王三年(前323年)筑鄗城于此。 春秋后期,周王室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,使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诸侯国逐渐坐大,出现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。西周邢国灭亡之后,柏乡地域归属于卫国,后又划为晋国赵卿。三家分晋后,前296年赵灭中山后,鄗城就成为赵国的属邑了。 前305年,赵武灵王伐中山,收复鄗城。 前287年,齐国伐赵,取邢、任、鄗诸城; 前258年,信陵君窃符救赵,赵赐信陵君以鄗为汤沐邑。 前251年,赵孝成王十五年在此发生了鄗代之战。鄗代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。 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,居于鄗邑的氏族,以居邑名称为姓氏,称鄗氏。 “鄗邑”地望基本上没有大的争议。在今河北省柏乡县西固城一带,今有遗址。产生疑惑的是唐人注释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》时所遗留下的问题。 唐人在注释中解释:“鄗,县名,今赵州高邑县也。” 鄗,在后汉时即高邑,属常山国。 《后汉书.郡国志》记载:“常山国,元氏、高邑、都乡、南行唐、房子、平棘、乐城、九门、灵寿、蒲吾、井径、真定、上艾”十五城。 在高邑下唐人注释:“故鄗,光武更名。刺史治。有千秋亭,五成陌。光武即位于此矣。” 而在“鄗南千秋亭”下注:“...其地在赵州柏乡县。水经注曰:亭有石坛,坛有圭头碑,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,坛庙之东,枕道有两石翁仲,南北相对焉。” 西汉时期曾设置鄗县,治所在柏乡县内并封赵氏为柏乡侯;东汉时改名为高邑县,治仍在柏乡县,先后属常山郡、巨鹿郡管辖。 柏乡一名始见于《汉书地理志》。当时为侯国,即所谓“汉以此侯封,始有柏乡之名”(《赵州志》),传三世后国除,但故城仍存。隋代开皇十六年(596)析高邑、柏人县地置柏乡县,治所在今柏乡,属栾州辖。据唐代李吉甫 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:“隋开皇十六年于汉鄗城南十八里改置柏乡县,遥取古柏乡,县以为名。”宋代乐史撰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:“遥取汉柏乡之名。”宋代曾又将柏乡并入高邑后,不久复置,此后元明清三代没有变化。 为什么称为柏乡?《六书精蕴》一书中说:“柏,阴木也。木皆属阳,而柏向阴指西,盖木之有贞德者,故字从白。白,西方正色也。”柏人,是指这里有有德之人,柏乡,是指这里是有德之乡。取名柏乡,是源于汉代的柏乡侯国,《太平寰宇记》说:“取汉柏乡之名。”从柏乡地名研究看,相当一部分地点与先秦文化有关,而大部分地名与汉文化有密切关联,由此看柏乡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,在116个自然村中有千年历史的村庄占近一半。

柏乡文物与古迹

在千年历史的长河中,柏乡遗留下来许多文物古迹。 古鄗城遗址:“鄗”之名称,始见于春秋时期。据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0)记载:“齐国夏伐晋,取邢、任、栾、鄗。”所记载的邢、任、栾、鄗都是当时重要的城邑。鄗城遗址在今柏乡县固城店一带,当地的村民在此整理农田时,发现还有高大的残墙断壁,残墙长约55米、高3米多,为夯土结构,在这个区域里不断发现有断矛、残剑及铜箭镞等兵器。 建立柏乡县后,县城迁于今址。据《柏乡县志》记载,县城城墙原为土城墙,周长6里余。宋太祖3年(970)曾诏修城池。清乾隆31年(1768)知县钟庚华扩修成砖城墙,周长1017丈,基宽2.9丈,高2.4丈,顶宽1.5丈,壕深2丈。清咸丰3年(1853),北城墙遇暴雨冲毁,翌年修复。1945年拆除砖墙,城墙废。 除城址外,在柏乡县还有千秋亭、南滑遗址等。 千秋亭,位于柏乡县十五里铺村北100米处,因汉光武帝刘秀于此登基称帝,建立东汉王朝,后人为纪念修建了一个亭子名千秋亭。清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曾拨专款重修千秋亭。千秋亭是东汉皇帝刘秀的登基处,公元25年6月,刘秀在鄗南(今河北柏乡县北)千秋亭五城陌正式称帝,年号建武,后世称为光武帝。据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记载:“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。六月己未,即皇帝位。燔燎告天,湮于六宗,望于群神……” 刘秀在此恢复了汉室的统治地位,从此开创了东汉王朝二百年的基业。 柏乡南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古遗址,位于柏乡县南滑村附近,《柏乡县志》记载为厉王墓,而在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龙山文化遗物和遗迹。 在柏乡还有一些古代墓葬。谈到古墓不能不说冯唐墓。 冯唐墓即是汉代名将冯唐。初唐时候,王勃曾写下一篇《滕王阁序》,在这篇传世杰作中,王勃发出了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的感慨;宋代苏轼也在他一首词中有“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”的名句。冯唐本为赵国中丘人,即今邢台内丘县。关于“冯唐易老”有这样的一个故事。 汉文帝时,冯唐是一位大臣,当时以孝悌而闻名,拜为中郎署。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,敢于进谏,不徇私情,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,直到头发花白,年事已高,也没有得到升迁,还只是个郎官。后来,北方匈奴入侵汉朝,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召平匈奴的将军。这一天,汉文帝经过郎署时,遇上了冯唐,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,没想到,汉文帝非常赏识冯唐的才能。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诉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,并恳求汉文帝将魏尚官复原职,而且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。魏尚不负众望,击退了匈奴,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。汉景帝即位后,由于冯唐性格耿直,不久又被罢官。汉景帝去世后,汉武帝即位,匈奴又来侵犯,汉武帝又广征贤良,有人推举冯唐,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,他心有余而力不足,再也不能出来任职。后来,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。唐代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里就有这个典故: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” 冯唐死后葬于现邢台柏乡县城北三十里铺与赵州交界处,清柏乡县知县许梦兰道光二十年为冯唐立碑一通,现此碑已移到三十里铺村。冯唐墓在内丘县冯唐村还有一座。该墓地被铲平,未发现墓室和任何遗物,两处冯唐墓,何处为真,有待于发掘考证。 贾谅墓地在柏乡县南十三华里的驻驾铺村西南500米处。墓地是一片果园林,四周为农田。贾谅墓地面积约四十余亩,地面上遗存有石碑、石柱二根,翁仲、石羊、石虎各二尊,石碑、石柱全部歪倒在地。其它石刻均被风沙湮埋大部。据《柏乡县志》和墓碑记载,墓地是元代武威郡侯贾谅之子扬州总管贾庭瑞的墓地。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颊专门在此书写了“贾母贞节碑”,现此碑已迁到县文物保管所保护。贾谅墓地保存完好,墓地遗物雕刻艺术精湛,对于研究元代的雕刻艺术具有很高参考价值。 在柏乡县西路村村北有一座古墓,这就是魏裔介墓。魏裔介(1616-1686),字石生,号贞庵,又号昆林,直隶柏乡(今河北省柏乡县)人。顺治三年进士,选庶吉士,历任工科给事中、吏科给事中、兵科都给事中、太常寺少卿、左副都御史、左都御史、太子太保、吏部尚书、保和殿大学士、太子太傅等职。为学遵守程朱正统,提出“体用兼该”,将“格物致知”与“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结合起来。著作有《圣学知统录》、《知统翼录》、《希贤录》、《易经大全纂要》、《四书大全纂要》、《四书精义汇解》、《四书朱子全义》、《孝经注义》、《重刊千禄字书》及《兼济堂文集》等。 根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魏裔介晚年回归乡里,康熙“十年(1671),以老病乞休,诏许解官回籍。”“家居十六年,躬课稼穑,循行阡陌,人不知其为故相也。”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他自书一副对联于门上曰:“乌头宰相归林下有十六年常思乾乾翼翼,白发书生庆青春七十一载宁忘战战惊惊。”此年四月,魏裔介因病逝于家,终年七十一岁。死后葬在柏乡西路村村北。魏裔介死后,康熙皇帝派官员奉白银千两代御祭葬。雍正年间祀贤良祠,乾隆元年(1736)乾隆皇帝又追封谥号文毅并钦赐碑文。 除以上古墓外,还有正元寺古墓、吕都堂墓、坚镡墓、焦旭墓、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墓等等。

柏乡古八景

柏乡古八景又称槐阳八景。《柏乡县志》中有记载,“槐阳八景”为柏乡之古迹名胜,但年代久远,历史变迁,景物多已湮灭。 八景之中以古鄗旧址第一景。鄗即柏乡古邑名,始见于春秋时期,《左传》记载:“鲁哀公四年(前491年)齐国夏伐晋,取邢、任、栾、鄗。”鄗邑在春秋时属晋,战国时归赵。因地处晋、赵边陲,诸侯攻伐常为征战之地。齐伐晋,中山侵赵,都在这里进行过战争。这里还做过魏公子信陵君的汤沐邑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。六月己未,即皇帝位。燔燎告天,湮于六宗,望于群神……”四个月后帝都迁至洛阳,鄗城原有皇帝料理朝政的宫殿,现当地人称为“金殿岗”。关于鄗城的历史,至今还有许多口口相传的故事。比如王郎(当时在邯郸称帝与刘秀抗衡的豪强势力,后多被讹传为王莽)追刘秀、牡丹向君王、斩倒石人问柏乡,均颇具传奇色彩。 八景之二为光武遗踪,光武即东汉皇帝刘秀,原在县北十五里铺村西大路旁有汉光武庙,是汉光武帝刘秀即皇帝位的地方。此庙据地方志书记载为东汉章帝元和三年(公元86年)建立,岁时以祀。正殿中有光武皇帝像,后院为僧众所居。庙前有断首石人一个。相传刘秀自蓟奔往信都时,夜色昏黑,迷失方向,行至鄗南五成陌,闻前方有人语,上前询问此系何地,信都在什么地方,对方竟不答话。再问,仍不答。刘秀一怒之下,拔剑向黑影砍去,“砰”的一声,一人倒地,一人惊走。刘秀近前俯视,乃是一石人。另有石碑二块,其中一碑上书“汉光武斩石人处”七个大字。 高庙晴云是第三景,位于柏乡县城西南五里崔府君庙。因庙建在一座三丈多的高台上,故俗称高庙。台顶面积逾亩,西南大殿三楹,东西两厢为禅房。大殿前有古槐一株,古槐下有水井一眼,大殿内供崔府君像。崔府君为祁州人(今河北安国),唐贞观初,举贤良,曾为柏乡县令,在任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,因此柏乡为了纪念他建立庙宇。每年阴历三月初一是高庙大会,此时商贾云集,香客、游人络绎不绝。百姓登台纵目,顿觉野旷天低,大有超脱尘世之感。举首仰望,蔚蓝的天空中,白云缓缓飘移,悠然而神往。俯视台下大地,阡陌纵横,黍稷盈畴。极目远望,柏乡风景尽收眼底。 在八景之中有左海碑阴,此碑为明万历年间重修西门便桥所立。碑文为吏部尚书赵南星撰,碑背面还有县令张延庭草书七绝一首。诗曰:“频年山水匝古城,尽怯危桥不可行。赖尔忽惊新筑好,恍疑张果是前生。”并附小记:“西门便桥成,乃省际张巨川实劳焉。予嘉其好义,故为此,且自愧云。”张延庭,字左海,山东滨州人,曾任顺德知府。中举人后于明万历二年(1574)来柏邑任县尹。在任期间缮城廓,疏槐、午,修桥梁,建水利,崇文教,纂修县志,宽刑减赋,兴废除弊,诸多建树,颇有政绩。万历八年(1580)离任而去。邑人为了纪念他,在城北泲水边建立了张公祠。张延庭出身太学生,精通文墨,善书法,犹长于大草。碑阴诗句即以大草书写,字体龙飞凤舞,笔势遒劲奔放,直可上追张旭,是以此碑因其在书法上的价值被列为槐阳八景之一。 虹桥新涨是指河流在经过南关村头时,有一座石拱桥名曰通济桥。桥北端有玉皇阁,凌霄耸立,琉璃黄瓦,朱漆红柱,雕梁画栋,金壁辉煌。阁左是三官庙,阁右为玄帝庙。桥南岸分列镇午寺大士庵。隔道西边有龙王庙和戏台。梵刹林立,殿宇巍峨,青堂瓦舍,参差错落。玉皇阁下面是宽敞的阁门洞,两辆马车并行,两边还能行人。门洞前额上高镶“槐阳福镇”石匾,门洞下的路,是元、明、清三朝时期太行山以东、大陆泽以西唯一一条南北大通道,名曰九省万里大御路。在拱桥东西两侧五丈许各建有一座飞廊,矗立在河水中央,有走廊与河岸相通。每到雨季,站立在玉皇阁上,西望太行,碧色的河水漫流在古镇的四周,城墙与楼阁倒映于水中,悠闲宁静。 泲水流清。泲水是槐河的一条支流,自西北高邑县入境,与柏乡护城河相通,绕县城北东两面在东门外汇入午河,东流而去。当时的泲水两岸杨柳垂堤,绿草如茵,春暖水涨,流水淙淙。加以沙白水清,鱼群浮游其中,古桥横跨河流,夏日绿柳荫下,凉风习习,临岸踞坐,执竿垂钓。秋季来临,西风渐起,天气转凉,那泲水也似乎凝入寒意,由清而白,由白而碧,淡碧色的河水象一川琼浆玉液静静的流淌,又像一条碧玉彩带,从天际飘来,在秋天的原野上显得分外光亮。 太行晚翠是柏乡八景之七。太行白云山,距柏乡县城约五十里,站在城头眺望,落日余晖下的太行瑰丽景色,与一望无边的粮田,形成了一道美景。 慎斋书院是柏乡县古书院,在柏乡县城西门外薛家庄(今已无此村),为明衡山县令魏谦光读书处。魏谦光乃清代名相魏裔介的高祖。魏谦光,明嘉靖时人,字子观,号慎斋,明兵部右侍郎魏谦吉之兄。曾任湖广衡山县令,为官清正廉明,后为衡山士民举入名宦。魏谦光素性简静,不愿宦海沉浮,挂冠归里,于城西午河北岸辟地结庐,研经读史,后人遂名之为慎斋书院。他生平笃志嗜学,尝冬夜读书,以雪拭目。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,在位于柏乡县城西门外一个叫薛家庄的地方修建书院,这里人烟稀少环境幽静,周围遍植杨柳,中建草堂,四面轩窗。院中植种花圃,围药栏,凿地为池,中植菱藕,红白交错。池旁迭石为山,修竹千竿,翠枝萧遥。一年四季,院中春芍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,鲜花不断,竹柏常青。堂后有小楼,书院里藏书甚丰,魏谦光在此居住二十多年,研经读史,终老天年,著有《四书周易备采》、《五经大学又摘》等书。 2012年秋,日本友人寄来一份材料,里面有关于柏乡城内的一个牌坊的资料。从日本学者所绘样式看,牌楼高大,结构复杂,工艺甚好。为今天了解柏乡文化增添了新的资料。